機器再厲害,能說服人類嗎? 2019-06-04 16:44?
有人認為:一個機器人的世紀已經來臨。如最近AlphaGo與李世石決戰5回,取得4勝1負的驕人戰績,由此,各種陰謀論、末日論、崩潰論、人類悲觀論、人類思維弱化論等言論也風生水起。
顯然,在很多方面,傳統心理學所設定的人類智能的定義已經開始被人工智能所超越。無論是我們原先所認為的學習能力、記憶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還是我們人類曾經引以為豪的戰略、博弈、決策、全局、運籌等思維能力,都已經慢慢被人工智能趕上來。這次是我們中國人曾經引以為豪的思維的最高境界——圍棋大師們那出神入化、變化多端、神鬼莫測、令人羨慕的思維判斷能力,在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的人工智能突破面前顯得非常脆弱與危險。那么,我們人類的思維還有什么值得驕傲的地方?是不是我們人類智能,終將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期望人,勝在展望未來
其實,在三年前,積極心理學之父、美國賓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馬丁·塞利格曼就曾經和我探討過這個問題。他在第三屆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上,就已經在一個主題演講中把這個新的思想講述得非常清楚。他認為,我們人不應該稱自己為“智人(homo sapiens)”。也就說,我們人的特性和優勢——并不是我們“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比其他物種強;現在的腦科學研究和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發現,我們人類最優越的思維能力,可能并不是這些認知加工的能力,因為人工智能有可能在這些方面比我們人類做得更好。我們人獨一無二的卓越智能可能是我們人類“計劃未來、憧憬未來、想象未來,創造未來的能力”。準確的說,人應該被稱為“期望人(homo prospecteos)”。
什么是期望人(homo prospecteos)?從本質上來講,是說我們人是憧憬未來的生物,我們無時不刻都在對未來進行加工、計劃、想象和憧憬。現在的神經科學也已經發現,人類有一個特別卓越的神經網絡,叫做“默認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雖然我們可能不熟悉“默認模式網絡”這個術語,但它在我們做白日夢、想象未來或者發呆的時候,其實是特別活躍的。即使我們是在做一件需要我們的意識進行特別關注的事情時,我們的“默認模式網絡”其實也在活動。而且還發現,這一網絡的活動主要是與我們對未來信息的加工有很大的關系。
機器再厲害,能說服人類嗎?
目前已有大量的證據發現,我們人并不是局限于過去的生物。也許我們想做的事情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過去的影響,但我們實際上所做的事情卻與過去并沒有太大的關系,反而是與我們對未來的期望密切相關。
以前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弗洛依德的理論和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都非常強調人類的現在和未來是受過去的限制和限定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講的是過去的演化對我們現在的影響;弗洛依德講的是人類早期的經歷對我們現在的影響;馬克思主義講的是過去的經濟條件影響了我們現在的社會意識。但大量的人類行為的研究發現,我們人類的很多行為更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我們未來的追求、理想、目標和憧憬的影響。現在也發現,精神分析所認為的早期兒童沖突,基本上是不能夠預測成人的人格發展的。尤為重要的是,我們經常是通過去模擬、想象、計劃、創造未來的各種可能性,來改變我們人的性格、生涯、前途和未來。
假如人的行為受未來的期望更大一些,那么,人類思維的優越性也許不是它的認知和學習能力,而是它的期望和想象能力。
人類的意識,很多時候是與憧憬未來的心理有很大的關系。所有的主觀性,其實就是每個人對未來的想象不一樣、意義不一樣、價值不一樣,所造成的分析判斷不一樣。所謂的自由意志,無非是我們期望、模擬、比較將來的各種可能性,然后在這些不同的可能性中做出選擇。因此,心理學中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其實是建立在對各種不同可能性的期望之上的。
我們還發現,人類的大腦,最大的作用并不是用來判斷過去信息的對或錯,而是如何去說服和影響別人。因此,我們積極心理學家認為,過去的圖靈測試其實只是一個簡單的測試;僅僅讓我們人不能夠判斷出一個機器是人還是機器還遠遠不能夠反映人工智能的最高境界和人的智能的最高境界。真正的圖靈測試,是要看一個機器能不能說服我們人類去做一件事情。因而,我們積極心理學所認為的更好的圖靈測試,是假定一個機器如果能夠說服我們,那它就真正成為了人。因此,溝通、交流、表達、影響或者說服別人,是我們人類的偉大智能。
我們現在甚至認為,很多的心理問題,都不是對過去問題的一種困擾和糾結,反而是對現在或未來的困擾和糾結。您是不是認為:現在的生活、現在的世界、現在的人生很沒有意思?您是不是認為:未來的生活、未來的世界也同樣沒有意思?特別可怕的是:您還認為您沒有任何能力去改變它——這才是各種心理問題的癥結之所在。
大數據的社交媒體研究也發現,這種時間傾向性,可能是我們人類最偉大的優越性,在某種程度上也許是機器學習未來需要發展的方向。我們的大數據的研究已經發現,越老的人,過去的時間觀念越強,更想念過去;越是對生活滿意幸福的人,未來的時間觀念越強,越憧憬未來;越是有責任感的人,未來的時間觀念也是更強;越是沖動的人,現在的時間觀念反而更強。因此,一個人的時間觀傾向性是指向自己的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對于我們人的幸福感有很大的影響。
真的創新,包括“計劃、憧憬和對其他人的說服”
還有一個和我們人類憧憬未來的天性密切相關的領域,就是創新。
現在,我們中國社會沉浸于“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熱潮中,但什么是創新?積極心理學已經清楚地發現,創新并不是單純的“求新”。求新是各種刺激的新異和不同,兒童在這方面是非常強的。但是,真正的創新一定是要有對聽眾和實用性的一種理解、追求和判斷。說服別人接受你的思想是創新特別重要的一種技能,如果是單純新異,但是卻沒有人喜歡、沒有人接受、沒有人使用的話,這樣的新異性,不能夠叫創新,而這恰恰是兒童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我們經常講,新異本身其實不算什么,真正的創新是包括了“某種程度的計劃、憧憬和對其他人的說服”。
我的研究團隊今年發表的一個大數據的研究報告,就是發現,創新一定是“新異和有用”兩者的結合,我把它叫做“聯想的網絡密度”。兩者的結合越緊密,我們的創新越卓越。光有新異,沒有價值,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光有實用性的價值,但沒有新異,也是沒有意義的。二者的結合才是偉大的創新。而其中的“實用性”就包括對未來反應的預期,未來市場的計劃,未來價值的向往和憧憬,以及對其他人的說服。
因此,也許我們心理學家一開始就搞錯了,我們人類最了不起的智能,并不是我們的學習、記憶、信息搜索、決策、判斷或者加工能力。AlphaGo已經證明,我們人類在這些方面可能還不如深度學習后產生的人工智能。而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是根據過去的信息產生出的智慧;就像AlphaGo一樣,它是記住并搜索了成千上萬的人類圍棋大師的棋局而做出的最佳判斷。我們與其他生物,甚至是未來的人工智能,除了在情感、動機、溝通、影響、同情、理解等人性卓越的地方強很多之外,可能我們在認知和思維方面,也有超越人工智能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創造、想象、計劃、出其不意、不守常規,或者為了感情和理想自我欺騙、誘惑,甚至毀滅。這些優勢,有可能是未來棋手戰勝AlphaGo這樣的人工智能的不二法門。
科學總是讓我們人類謙卑。我不知道,我所理解的人類的優勢是不是有朝一日會被人工智能所超越。也許有一天,人類的智能和機器的智能會有機結合,真的產生如尼采所說的超人,這一天,會來嗎?(文/彭凱平)